近年来,围绕“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在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中,扬州市江都区形成以“三转变”“三融通”“三深化”为主体的“三全育人”体系,系统性、协同性构建校家社“同步共建、同频共振、同心共育”交叠影响域,创新了协同育人的形式与内涵。
以“校”为基点,着眼“三转变”,在协同育人中强化主导作用。一是由“独力”走向“合力”,主导育人模式转变。江都区构建“两维交互”育人模式,凝聚校家社优势,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架构上以党建引领下的学校育人为主导,在社区、公益机构等社会元素支撑下,依托基于系统家庭养育课程的家长教育力提升,形成“1 n n”交互型网络,主导推进协同育人良性发展。二是将责任教育融入“润心”中,主导育人重心转变。江都区推动区域协同育人的重心从布防式心理防线构建转向主动式责任教育体系培塑,在责任教育中焕发学生生命价值,形成积极认知。三是由“育智”转为“育才”,主导育人内涵转变。江都区实施“一校一案”,推进“5 2”课后服务,不断优化“学业辅导 素质拓展”课后服务体系,打造“双减”背景下基于生本需求的全课程体系,以特色鲜明的校园建设,构建灵动高效、“五育”并举的江都校园生态。
以“家”为原点,推进“三融通”,在协同育人中强化家庭“原力”。一是家庭教育指导与阳光心理构筑融通。江都区建立由心理教育特级教师领衔、“润心”名师工作室支撑的“破冰、助燃、救援、调停、续航”应急工作机制,全过程构筑事前、事中、事后应急型家庭教育“解题模式”,家长足不出户即可获取全时段系统性指导。二是家庭教育活动与品德互育建设融通。江都区构建以“共生”为价值追求的德育互动体系,举办“1 1”亲子沙龙,聘请优秀家长兼任金牌讲师,每学期分享家教经验,并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推进“1 n”小组式研学、拓展性探究提供技术和阵地支撑。校家社协同育人活动“我是‘运河小河长’——共护母亲河”巡河技能培训实践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竞相报道。三是家庭教育纵深与体系阵地建设融通。江都区聚焦家庭教育需要,纵向构建递进式家庭教育体系,以“三百工程”(百场家庭教育指导、百篇家庭教育案例、百次亲子关爱活动)为抓手,形成“家庭教育 家教科普 亲子互动 特别关爱”的家庭教育模式,将科学育儿和亲子爱子、仁者爱人结合起来,从“幼吾幼”升华为“及人幼”。
以“社”为支点,实现“三深化”,在协同育人中形成立体支撑。一是深化多维教育资源建设。江都区强化“特色更特、精品更精”的发展思路,在古运河研学、红色战史研究、扬州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开发“菜单式”精品课程,建成国家级终身学习品牌1个、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7个。二是深化多向师资队伍建设。江都区统筹“宣传、预防、调解、帮扶”社会教育需求,探索“专职讲师 志愿大学生 社会工作者”模式,选聘87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专职教师、非遗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开设家庭教育课、心理辅导课、传统文化课。三是深化多层活动平台建设。江都区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搭建多元文化领域的教育实践平台,依托6个社区家教示范站点、328个社区(村组)学习中心,举办名著共读、趣味运动会、家庭心理教育沙龙系列活动;依托博物馆、科学馆、航空馆等,开设历史寻根、国学传承、科技创客实践研学课程;依托名家资源,构建国画、书法等社区培育平台,形成“有故事、有基地、有领军人、有大舞台”的“四有”江都育人新实践。
(作者系扬州市江都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