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游戏平台

| 关于凯发k8游戏平台

标题 全文

凯发k8游戏平台首页 > 视点

在升学节点认真审视学习的意义-凯发k8游戏平台

作者:杨三喜 发布时间:2024-07-16 来源: 中国教育报

  随着高校录取工作依次开展,考生们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喧闹不已的志愿填报争议总算告一段落。度过漫长的学习生涯,迈过高考这一关键节点,终于可以放松心情,好好调整休息一下了。不管录取的学校、专业是否如己所愿,也不管接下来奔向何方,这段时间都可以也应该停下来好好审视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拿到录取通知书,有些考生得偿所愿,被梦想中的院校、专业录取,有的则与理想的目标失之交臂。近年来,专业成为志愿填报中最在意的因素,其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院校、城市等。这背后无疑是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比如,产业升级转型加速,新业态、新岗位不断涌现,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急剧变化。为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响应度和支撑力,高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步伐加快。以2024年为例,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这种情势下,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增加了,考生以及家长乃至于全社会关注专业,乃在情理之中。

  进入大学,目的在习得知识和技能,在提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也在完善人格、健全身心。而走出校门,就业情况则是评判学习成果的最直接尺度。于个人而言,这是在社会立足,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一步;于教育系统而言,则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于社会而言,则关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关乎国家的发展。而学科专业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支柱,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理所当然受到各方重视。

  但专业应该是“垫脚石”,而不应该是“拦路虎”。重视专业选择,但也完全不必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担忧。一者,就算暂时没选上理想专业,学习生涯中也还会有很多次换专业的机会,选择了某个专业并不影响大学期间继续思考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二者,专业和职业并非线性关系。某一个专业背景出身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种行业。反过来,一个职业也可以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来组成。更何况,职业发展充满了变数,一个人很难一辈子只干一个岗位,漫长的职业生涯将无数次面临工作岗位和发展方向的调整。

  专业和职业关系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通过专业这个平台,掌握了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又是否能支撑自己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实现高效率适配。当下社会,更需要的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宽领域视野、综合素质突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社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按学科专业分类的。我们看到,近年来高校也在大力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不断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通过积极设置跨学科本科专业,开发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以培养学生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提醒学习者,应该在立足本专业的同时,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探索跨专业的学习,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实现自身职业发展。说到底,专业有冷有热,但最终决定职业发展道路的,并不是外在于自身的专业或者其他因素,而是自身的知识技能、创新思维、综合素养、情感意志等。

  更进一步来说,还应该认真思考上学读书与学习的关系。上大学是来接受教育、读书学习的。但是,大学只是一个学习场域,上学也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本身是永无止境的。有人说,一个人学识的增长应从出生开始,至死亡终止,这一点也不夸张。

  尤其是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急剧爆炸,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模式发生巨变,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大大缩短,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场景、学习方式、学习风格都在重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的知识积累,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固然要重视上大学的这段经历,珍惜这个系统学习知识的宝贵机会,但上大学只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将伴随也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学习者要有站在终身学习的视角跳出来看“上大学”这件事的思维。

  实际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仅倒逼即将升入大学的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和价值,也提醒各个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审视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近期,在一些培训机构的炒作下,准一年级家长的幼小衔接焦虑又弥漫开来,不少家长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班,大量提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以保持所谓的学习优势,或者至少不让孩子处于劣势。但看看人工智能在方方面面领域的运用,就该意识到,各类以知识积累为目标的“抢跑”,越来越显得滑稽。这更要求我们,按下往前赶路的“暂停键”,在升学的关键节点认真审视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作者系本报记者)

  原载:2024年7月16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版名:评论·时评
  原文网址: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7/t20240716_2111222677.html

责任编辑:陈路

在升学节点认真审视学习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4-07-16   
来       源:中国教育报  
作       者:杨三喜

  随着高校录取工作依次开展,考生们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喧闹不已的志愿填报争议总算告一段落。度过漫长的学习生涯,迈过高考这一关键节点,终于可以放松心情,好好调整休息一下了。不管录取的学校、专业是否如己所愿,也不管接下来奔向何方,这段时间都可以也应该停下来好好审视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拿到录取通知书,有些考生得偿所愿,被梦想中的院校、专业录取,有的则与理想的目标失之交臂。近年来,专业成为志愿填报中最在意的因素,其受关注的程度甚至超过了院校、城市等。这背后无疑是多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比如,产业升级转型加速,新业态、新岗位不断涌现,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急剧变化。为提升高等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响应度和支撑力,高校本科专业动态调整步伐加快。以2024年为例,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3389个专业布点,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这种情势下,专业选择的重要性增加了,考生以及家长乃至于全社会关注专业,乃在情理之中。

  进入大学,目的在习得知识和技能,在提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也在完善人格、健全身心。而走出校门,就业情况则是评判学习成果的最直接尺度。于个人而言,这是在社会立足,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一步;于教育系统而言,则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于社会而言,则关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关乎国家的发展。而学科专业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支柱,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理所当然受到各方重视。

  但专业应该是“垫脚石”,而不应该是“拦路虎”。重视专业选择,但也完全不必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担忧。一者,就算暂时没选上理想专业,学习生涯中也还会有很多次换专业的机会,选择了某个专业并不影响大学期间继续思考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二者,专业和职业并非线性关系。某一个专业背景出身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多种行业。反过来,一个职业也可以由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来组成。更何况,职业发展充满了变数,一个人很难一辈子只干一个岗位,漫长的职业生涯将无数次面临工作岗位和发展方向的调整。

  专业和职业关系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通过专业这个平台,掌握了什么样的能力,这种能力又是否能支撑自己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实现高效率适配。当下社会,更需要的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宽领域视野、综合素质突出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社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按学科专业分类的。我们看到,近年来高校也在大力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不断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通过积极设置跨学科本科专业,开发跨学科、跨专业新兴交叉课程、实践教学课程,以培养学生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也提醒学习者,应该在立足本专业的同时,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探索跨专业的学习,让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实现自身职业发展。说到底,专业有冷有热,但最终决定职业发展道路的,并不是外在于自身的专业或者其他因素,而是自身的知识技能、创新思维、综合素养、情感意志等。

  更进一步来说,还应该认真思考上学读书与学习的关系。上大学是来接受教育、读书学习的。但是,大学只是一个学习场域,上学也只是一种学习方式,学习本身是永无止境的。有人说,一个人学识的增长应从出生开始,至死亡终止,这一点也不夸张。

  尤其是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急剧爆炸,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的模式发生巨变,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大大缩短,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大大加快,学习场景、学习方式、学习风格都在重构。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培养独立自主学习能力,保持终身学习的姿态,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知识的能力,而非简单的知识积累,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固然要重视上大学的这段经历,珍惜这个系统学习知识的宝贵机会,但上大学只是学习方式的一种,学习将伴随也应该伴随我们的一生,学习者要有站在终身学习的视角跳出来看“上大学”这件事的思维。

  实际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仅倒逼即将升入大学的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和价值,也提醒各个阶段的学生及其家长审视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近期,在一些培训机构的炒作下,准一年级家长的幼小衔接焦虑又弥漫开来,不少家长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班,大量提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以保持所谓的学习优势,或者至少不让孩子处于劣势。但看看人工智能在方方面面领域的运用,就该意识到,各类以知识积累为目标的“抢跑”,越来越显得滑稽。这更要求我们,按下往前赶路的“暂停键”,在升学的关键节点认真审视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作者系本报记者)

  原载:2024年7月16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版名:评论·时评
  原文网址:http://www.jyb.cn/rmtzgjyb/202407/t20240716_2111222677.html

责任编辑:陈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