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游戏平台

| 关于凯发k8游戏平台

标题 全文

凯发k8游戏平台首页 >

合肥市第七中学:数字为“幸福学习”赋能-凯发k8游戏平台

作者:刘丹丹 发布时间:2023-09-08 来源: 浙江教育报

  对合肥市第七中学而言,2014年同样是特别的一年。同年9月,合肥七中从老城区迁址至高新区,毗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国家量子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浓郁的科教氛围、肥沃的高新技术土壤,让这所“老校”绽放出全新的光芒。  

  走进合肥七中的校园,会有一种“反差感”。与周围科技感满满的高楼大厦不同,这片融合简约欧派和淡雅徽派的校园建筑,在苍翠掩映中显得格外沉静从容。 

  “科技与人文并重是我们的育人目标。”校党委书记、校长邓宗国认为,校园环境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无声的熏陶。  

  老校新建是合肥七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次良机。自规划起,学校的定位就是集智能化、生态化、现代化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如今,全校103间教室全部是智慧教室,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推进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助力师生共同发展。”邓宗国说,信息化建设之路,最终要抵达的终点是育人。 

  合肥七中学生在数字地球地理创新实验室上课 

  “看课本”到“进课本” 

  两块悬挂的大屏幕上,实景山脉剖面图清晰呈现;学生分4个小组围桌而坐,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正同步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台装满泥沙的流水地貌实验设备正在不断调整参数,进行实验……很难想象,这只是合肥七中一堂普通的地理课。  

  但这间教室却不同寻常,它是国内首个基于数字地球技术理论落地的地理创新实验室。这也是合肥七中自2016年起引入智慧课堂后,又一个新的尝试,打造高效互动的沉浸式课堂。  

  “这些山脉和河流以前只能在课本上看图片,现在动起来了,更直观了。”以前许多学生觉得地理这门课太抽象,如今在数字地球地理创新实验室里,他们从单纯的“看课本”变成了“走进课本”,甚至可以用手去感受不同流量的水流冲刷后,三角洲沉积的变化。  

  “通过实时记录数据与实验过程分析,学生们集体讨论偏差,不断调整工具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更是对地理学科本质的反复思考。”地理教师杨会杰说,地理实验有其特殊性,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作为合肥七中信息化建设这艘巨轮的“总舵手”,邓宗国考量深远,“选择大学专业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选择地理环境相关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与大学专业是脱节的”。邓宗国认为,数字地球地理创新实验室就是一个开关,打开了一些学生通往地理专业的大门。 

  走在合肥七中,传统的“一个老师一群学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场景已经看不到了。借助信息技术,学校构建了九大学科新型教学模式,利用智慧课堂立体化的互动功能,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在合肥七中,所有学科都实现了智慧教学。从2016年起,学校全面引入智慧课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通过智慧课堂抢答、投票等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智慧平台分组功能,打破空间上的隔阂,实现自由分组,锻炼学生合作中分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向学生推送相关问题及辅助学习资源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传统课堂颠覆为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  

  精准教学,智能测评 

  “每道大题前面那一栏数字是什么意思呀?”“好像一个量表。”……一次期末考试后,高二(1)班的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试卷的变化。拿到成绩单后,学生们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试卷,还有成绩单。  

  与传统意义上,一门学科一个分数的成绩单不同,合肥七中学生的成绩单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数字的得分明细表。教师登录“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每道题目的正确率和得分情况,还能看到全班学生关于某门学科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这一切得益于学校经过多年实践,构建起的一套“135”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模式。 

  “学校以数字化环境建设为基础,立足智慧教学、平安校园、数据中心3个应用板块,形成了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生活、智慧文化5个场景的应用。”邓宗国介绍,这套模式如同一双“大手”,将学生捧在手心里。  

  “主要是训练操作技巧和进攻防守战术,也需要团队合作。”无人机教室里,高一(10)班学生钱孟然正在操纵无人机足球,前段时间,他在合肥市第二届青少年无人机创新教育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如今正在备战省赛。说起无人机,钱孟然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  

  近年来,学校陆续开设了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20多个学生社团,以及70余门选修课。此外,学校还率先引入“智慧操场”,实施“分项教学 智能测评”的体育教学创新模式,及时分析测试结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动态趋势,精准干预,建立“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  

  “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很有底气。希望每一个从七中启航的学生都是有责任感和幸福感的。”邓宗国的目光看向远方。 

责任编辑:朱璐

合肥市第七中学:数字为“幸福学习”赋能
发布时间:2023-09-08   
来       源:浙江教育报  
作       者:刘丹丹

  对合肥市第七中学而言,2014年同样是特别的一年。同年9月,合肥七中从老城区迁址至高新区,毗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国家量子实验室等科研院所。浓郁的科教氛围、肥沃的高新技术土壤,让这所“老校”绽放出全新的光芒。  

  走进合肥七中的校园,会有一种“反差感”。与周围科技感满满的高楼大厦不同,这片融合简约欧派和淡雅徽派的校园建筑,在苍翠掩映中显得格外沉静从容。 

  “科技与人文并重是我们的育人目标。”校党委书记、校长邓宗国认为,校园环境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无声的熏陶。  

  老校新建是合肥七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次良机。自规划起,学校的定位就是集智能化、生态化、现代化于一体的智慧校园。如今,全校103间教室全部是智慧教室,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推进学校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助力师生共同发展。”邓宗国说,信息化建设之路,最终要抵达的终点是育人。 

  合肥七中学生在数字地球地理创新实验室上课 

  “看课本”到“进课本” 

  两块悬挂的大屏幕上,实景山脉剖面图清晰呈现;学生分4个小组围桌而坐,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正同步教师的授课内容;一台装满泥沙的流水地貌实验设备正在不断调整参数,进行实验……很难想象,这只是合肥七中一堂普通的地理课。  

  但这间教室却不同寻常,它是国内首个基于数字地球技术理论落地的地理创新实验室。这也是合肥七中自2016年起引入智慧课堂后,又一个新的尝试,打造高效互动的沉浸式课堂。  

  “这些山脉和河流以前只能在课本上看图片,现在动起来了,更直观了。”以前许多学生觉得地理这门课太抽象,如今在数字地球地理创新实验室里,他们从单纯的“看课本”变成了“走进课本”,甚至可以用手去感受不同流量的水流冲刷后,三角洲沉积的变化。  

  “通过实时记录数据与实验过程分析,学生们集体讨论偏差,不断调整工具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更是对地理学科本质的反复思考。”地理教师杨会杰说,地理实验有其特殊性,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去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作为合肥七中信息化建设这艘巨轮的“总舵手”,邓宗国考量深远,“选择大学专业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选择地理环境相关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与大学专业是脱节的”。邓宗国认为,数字地球地理创新实验室就是一个开关,打开了一些学生通往地理专业的大门。 

  走在合肥七中,传统的“一个老师一群学生,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场景已经看不到了。借助信息技术,学校构建了九大学科新型教学模式,利用智慧课堂立体化的互动功能,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  

  在合肥七中,所有学科都实现了智慧教学。从2016年起,学校全面引入智慧课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通过智慧课堂抢答、投票等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智慧平台分组功能,打破空间上的隔阂,实现自由分组,锻炼学生合作中分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向学生推送相关问题及辅助学习资源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能力,传统课堂颠覆为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  

  精准教学,智能测评 

  “每道大题前面那一栏数字是什么意思呀?”“好像一个量表。”……一次期末考试后,高二(1)班的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试卷的变化。拿到成绩单后,学生们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试卷,还有成绩单。  

  与传统意义上,一门学科一个分数的成绩单不同,合肥七中学生的成绩单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数字的得分明细表。教师登录“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每道题目的正确率和得分情况,还能看到全班学生关于某门学科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这一切得益于学校经过多年实践,构建起的一套“135”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模式。 

  “学校以数字化环境建设为基础,立足智慧教学、平安校园、数据中心3个应用板块,形成了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生活、智慧文化5个场景的应用。”邓宗国介绍,这套模式如同一双“大手”,将学生捧在手心里。  

  “主要是训练操作技巧和进攻防守战术,也需要团队合作。”无人机教室里,高一(10)班学生钱孟然正在操纵无人机足球,前段时间,他在合肥市第二届青少年无人机创新教育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如今正在备战省赛。说起无人机,钱孟然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  

  近年来,学校陆续开设了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20多个学生社团,以及70余门选修课。此外,学校还率先引入“智慧操场”,实施“分项教学 智能测评”的体育教学创新模式,及时分析测试结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动态趋势,精准干预,建立“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  

  “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很有底气。希望每一个从七中启航的学生都是有责任感和幸福感的。”邓宗国的目光看向远方。 

责任编辑:朱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