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一生献给儿童 —江苏教育新闻网-凯发k8游戏平台

李吉林:一生献给儿童

作者:孙其华 陈瑞昌 缪志聪 任素梅 王艳芳 发布时间:2019-07-20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李吉林:一生献给儿童

本报记者 孙其华 陈瑞昌 缪志聪 通讯员 任素梅 王艳芳

 

和孩子们在一起,李吉林成了一个“长大的儿童”。资料图片

  她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

  她是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她说“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

  2019年7月18日,她告别了钟爱的儿童教育,走完了81年的不凡人生。

  2019年7月18日15时08分,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儿童教育家、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走完了她81年的不凡人生。

  李吉林做了一辈子的小学教师,曾经16年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她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情境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2014年,她获得全国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李吉林把一生献给儿童教育,忠实地守护着自己的园地。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李吉林,共同追忆她的教育人生……

  爱与信仰,写就儿童教育人生

  “我仍然像儿童一样,常常睁大眼睛看着这多彩的世界,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去体验,心里想着许多问题……我常常就是这样,像孩子般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设计教学,童心帮助我想出许多好办法。”这是李吉林在散文《我,长大的儿童》中的自述。

  1956年,刚满18岁的李吉林走出江苏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走进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通师二附小”)的前身女师附小。1958年,她便小荷初露,被江苏省教育厅邀请参与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的编写。4年后,她的身影又出现在全省小学语文教学座谈会上,颇有新意的发言赢得了许多专家的赞许。

  “怎样把孩子教聪明”,这是李吉林第一篇论文的主题,也是她从教之初思考最多的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的语文课堂“单调、呆板、低效”,限制着儿童的发展。怎么让课堂丰富、生动起来?1978年秋季开学,李吉林向通师二附小时任校长周琪提出从一年级教起、不走轻车熟路、弄清小学语文的来龙去脉,获得了周琪的支持。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李吉林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她苦苦求索,从外语教学中的情景联想到中国古代文论的“意境”,从《文心雕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论述中得到启发,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儿童带出封闭的课堂,让他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走进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画卷。

  于是,小河旁、田埂上、树丛里都留下了李吉林和孩子们的身影。孩子们像小鸟飞出笼子,呼吸着广阔天地里清新的空气,睁大眼睛看着这美妙无穷的世界。日月星辰、春夏秋冬、冰雾雷电,还有美丽如画的山川田野、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光怪陆离的鸟兽虫鱼,都成了孩子们最生动的教材。“没有童心,当不好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引领儿童成长,李吉林成了一个“长大的儿童”。

  按照当时的教学进度,一年级学生必须用整整60天反复学习拼读拼音字母,想识字的孩子就是识不了字。要改变,得靠教师主动创新。李吉林决定“提早起步,提高起点”,她“出手不凡”,做了现在许多教师想做都不敢做或懒得做的事——给学生编写补充教材。她拿起钢板、铁笔刻写规范的汉字,将油印的补充教材印发给孩子们。

  需要教具,她自己找材料做;需要演示实物,她自己掏钱购买。李吉林的一名学生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文里有一篇《你会爱上图里河的》。对于生长在江南水乡的南通人来说,文中描述的大兴安岭实在太遥远。“李老师上课时带了4幅关于图里河的画,随着李老师的生动讲述,图里河美丽的山、水、森林、溪流、花草好似就在眼前……”直到几年前,年至花甲的一班学生在李吉林家中聚会时,仍能异口同声地背出这篇课文。

  开放的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李吉林把学习语言与发展儿童思维结合起来,效果显著。热烈的学习情境,常常让课堂进入沸腾,让孩子走向忘我。打铃了,孩子们不肯下课;写作文,孩子们不肯搁笔……这些变化给了李吉林开风气之先的胆量和自信:“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语文课还可以上得这样精彩,我和孩子们共同沉浸在美的教学情境中。”

  此后,李吉林创造性地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把课文知识镶嵌在美的情境中,以“美”唤起“情”,增强学习的驱动力,让儿童学得既快乐又高效。

  1980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通师二附小二年级实验班学生写的《小学生观察日记》;同年,《人民日报》用半个版面发表了学生们的作文,还加了编者按,充分肯定了李吉林的探索;不久后,《人民日报》头版“实干家”专栏以《用心血催开智慧花朵的李吉林》为题,报道了李吉林热爱儿童的动人事迹。

  “一切为了儿童”,这是李吉林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成为她理论研究的基石。绵延半个多世纪,在与儿童教育相伴的一生里,儿童在她的心中始终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仅是教育对象、研究对象,更是智慧的源泉、心灵的寄托。在她看来,整日和人世间最稚气的儿童生活在一起,是最大的幸福。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李吉林首先想到的,还是牵挂一生的儿童。

  今年4月初,李吉林因病必须住院接受治疗。作为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她本可以去北京、上海或者南通当地治疗经验更加丰富的医院,但她没有犹豫,第一时间选择了和通师二附小、和孩子们仅一墙之隔的南通市中医院。住院当天,李吉林提出的唯一要求是:“病房要朝向学校,让我能看到孩子。”

  据相关病区的医生护士回忆,李吉林住院后,每天早上都要打开窗户,聆听窗外孩子们上学时的熙攘声,聆听学校上下课清脆嘹亮的铃声。听到动情时,她会慢慢从床边站起,看看她最牵挂的儿童。她曾和自己的徒弟聊天说:“我在这里能够看到你们。当我看到你们在伏案工作,看到孩子们在开心玩耍时,我就放心了。”

  “我深感,是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智慧;我深感,爱能产生智慧,爱与智慧丰富了人生。”这句李吉林生前常说的话,也成为她一生的注脚。

  63年求索,推开情境教育大门

  “你应该形成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以至理论体系!”1980年,在一次学术活动中,我国著名苏俄教育研究学者、翻译家、教学论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杜殿坤在看完李吉林提交的参会论文后,主动跑来找她。

  这句振聋发聩的话,为李吉林点燃了希望的火种。她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和卡片。持续的思考、实践、学习、概括让她逐渐认识到,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是让世界呈现在他们面前的过程,同时也是让他们进入世界、进入社会生活,进而渐渐长大的过程”。

  1987年,李吉林创造性地提出“把儿童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发现儿童学习的秘密。她认识到优化的情境能促进儿童情感和潜在智慧。为了儿童的发展,她将情境教学拓展为“情境教育”。

  情境教育发源于语文学科,却并没有就此止步。思想品德、数学、科学……李吉林将语文情境教学中探索出来的儿童学习规律,提升为各学科适用的一般性规律,并提出了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此后,她又引导各科教师把“五要素”与学科特点、儿童特点结合起来,提炼出各科情境教学的要素和原则。

  此时,情境教育的基本学习观在李吉林的脑海中逐步形成。她提出“学生是学习主体”,并把“为了儿童的学习和全面发展”作为情境教育的根本理念和最终目标。在操作层面,她提出“创设亲、助、和的人际情境,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及学习者之间的距离”,强调师生在共同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共通体验与合力,强调情境在沟通新知识与学习者经验、兴趣、先前知识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是儿童学习内容的载体。李吉林把开发情境课程作为目标,希望情境教育借课程走向大众化。

  她从学生发展需求出发,不断改革、完善,开发出核心学科课程、主题性大单元综合课程、幼小衔接过渡课程和野外教育课程,构建起开放、多元的情境课程结构。

  李吉林的探索是谨慎、扎实的。1978年到1996年的局部课程实践,她直到2000年才作出回顾和梳理;2002年,她进一步根据情境课程内容提出了“五大操作要义”;直到2007年,她才完成情境课程的专著——《为儿童的学习——情境课程的实验与建构》。前后过程跨越了近30年。

  李吉林坚持“把学科课程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弥补了杜威等“活动课程论”过于强调经验和缺乏知识学习系统性的缺陷。

  主题性大单元课程不仅为学科的综合,而且为德育的全覆盖找到了突破口。李吉林对情境德育提出:以“美”激“爱”、以“爱”导“行”、以“行”养“习”,强调以道德情感驱动道德行为,使长期以来抽象的道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有实效。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裴新宁看来,“情境教育独树一帜地构建了情境课程网络,为当下以学习科学为基础的国际课程发展领域增添了中国情境教育学派的奇葩,彰显了中国课程新流派的风采”。

  李吉林并没有满足于此。她带领着身边的年轻人一起学习脑科学、学习科学理论,并从中为情境教育促使儿童快乐高效学习找到了新的支撑,初步构建了儿童情境学习的范式。她提出以“利用艺术之美”“情感生成之力”“凭借儿童活动”“发展想象、培养创造力”为对策进行教学设计,让儿童在与教师、伙伴的互动中,与世界、生活的关联中学习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丰富给养、营造最佳环境,从根本上保证课堂的快乐、高效。

  2017年,79岁的李吉林终于完整构建起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学、思、行、冶。但回首来路,她却说自己只是勉强完成了一份答卷。

  “李老师情境教育的深刻意义,就在于她以其成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展开了一幅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壮丽画卷,生动地阐明了教育改革的要义,引领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陶西平如是说。

  “童心”传承,点亮基础教育星空

  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在情境教育探索过程中,李吉林始终不忘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1990年,李吉林提出“建设跨世纪优秀教师群体”的构想,在通师二附小成立了全省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在培训中心,李吉林担任导师,与年轻人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并悉心指导他们从儿童的实际出发设计课堂,引领他们了解情境教育的方法、领悟情境教育的思想、参与情境教育的实验。

  情境数学探索初期,年轻的教师们主动把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手段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去。李吉林一方面肯定他们的大胆尝试,另一方面又提醒大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要实事求是,体现出数学学科的特点。

  日常工作中每每想到一个好点子,读到一篇好文章,接触到新的信息、理论,李吉林总是迫不及待地与青年教师分享。在她的带领下,青年教师们成长迅速,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在情境课程开发的热潮中,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才智,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出美感丰富、趣味盎然的情境。

  在通师二附小的63年,李吉林带出一批又一批徒弟,其中施建平、唐颖颖等先后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

  1980年从师范毕业的施建平本无心从教,一分配到学校就在附近的高考补习班“挂了号”,准备考上大学后立马走人。校领导派施建平到李吉林所带班级跟班学习,他搬把椅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一堂堂听李吉林的语文课,一听就是两年,并且如痴如醉。慢慢地,他再不说要走,还拜李吉林为师,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加入了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研究团队。

  李吉林与唐颖颖的师徒之谊缘起更早。1978年,李吉林开始教改实验时,唐颖颖是她第一轮情境教学实验班里的学生。因为想做李老师那样的教师,唐颖颖考进了南通师范,后来又成为李吉林的同事、“青年教师培训中心”最早的学员之一。如今,唐颖颖已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先后去香港、北京等地执教大型示范课,成为了情境教育的后起之秀。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李吉林面对面地教、手把手地带,放弃了许多休息时间。她根据青年教师的性格为他们量身定制发展规划,为青年教师上了近千堂示范课,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教学经验,不厌其烦地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案、制作教具,有时还把青年教师带回家一起备课。她总觉得对年轻教师“传、帮、带”是一种责任,生前常说:“培养一个好教师,可能比培养一个好校长更难。”

  后来成为通师二附小副校长的吴云霞一直记得李吉林对她第一次市级公开课的指导:“她微笑地看着我,频频点头鼓励我,课后又给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事无巨细、考虑周全。”同样已经走上学校领导岗位的张洪涛说:“更为重要的是,她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我们,尽管那时李老师早已功成名就,但她还在不知疲倦地学习、研究,不断有新的成果涌现,这怎能不让我们由衷敬佩呢?”

  这些年来,李吉林仅在校内就带出了13名徒弟,其中4人当了校长,3人成长为特级教师,3人参加全国阅读教学比赛获得一、二等奖。

  看到青年教师们身上洋溢出的开发情境课程的热情,李吉林充满了欣慰和快乐。就像她当初为“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刊物题名为《珠媚林》时所期望的那样,青年教师们终于长成了一片葱郁的林子。

  思想远航,回应世界教育声音

  在李吉林心里,教师不仅是实践者更应该是思想者。思想理应传播久远。为此,她从不间断用笔写下思想的轨迹,将自己实践的感悟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仅在第一轮实验中,李吉林就撰写了《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1990年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两本专著;中央电教馆将情境教学拍摄成15集录像片,通过卫星传播,同时需文字材料,她又写成专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系列谈》,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及江苏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两个一等奖;2008年她拿出了一部40万字的力作——《为儿童的学习》;2011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小学界仅此一名),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2012年12月《情境教育三部曲》获国家级大奖,引起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斯普林格的关注,斯普林格购买了英文凯发k8游戏平台的版权,并于2017年10月向全球发行。“应该说,我国终身从教的一线教师,有系列的学术成果,被国际主流出版机构翻译成英文并在全球发行,这在我们国家还是第一次。”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李东说。

  几十年来,李吉林几乎放弃了所有寒暑假,充分利用休息日认真总结,把实践中的收获记录下来,撰写了350多篇论文,出版了28本专著。天道酬勤,2014年,李吉林的“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喜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是全国唯一的个人特等奖,她因此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更可贵的是,李吉林不断从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情境教育被誉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回应世界教育改革的中国声音”。

  她几十年刻苦研读古代文论“意境说”,让民族文化经典跨界,从中概括出儿童情境学习的核心元素和核心理念,结合美学、脑科学、学习科学,写成《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长篇论文,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因为立足本土、蕴含东方文化的智慧,情境教育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共鸣和国际学术界的热切关注。

  200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约稿并出版了《李吉林文集》,并在北京举行“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反响强烈。专家指出,“李吉林老师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鲜艳旗帜”,“是从一线走出来的教育家”。

  2014年初,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联合举办“学习科学国际大会”,李吉林应邀在大会上作主题演讲。在世界教育讲坛上,她为中国教育赢得了足可自豪的话语权。

  历经40余年,“李吉林情境教育体系”瓜熟蒂落,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界第一个由一线教师创构的教育体系,思想、理论、实践三者兼而有之。

  如今,情境教育学派形成,知名专家合作写成《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学派研究》一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给予高度评价:情境教育以其独树一帜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在许多领域做了许多开创性、独特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的实践,为促进儿童素质的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途径。

责任编辑:周灵

下一篇: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 法律声明 |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凯发k8游戏平台的技术支持:86381340。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凯发k8游戏平台的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