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学科是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专科。学科拥有一支学术思维活跃、年富力强、乐于奉献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其中以阮长耿院士、吴德沛教授、陈苏宁教授为代表的临床血液学博士生导师团队,更是培养了不少血液病实验诊断、临床诊疗和转化研究人才。他们言传身教,严谨治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他们传道授业,春风化雨,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鼓励学生肩负起社会重任,实现人生价值;他们医者仁心,德高医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强调术精更重德。他们医、教、研全面发展,将临床和基础相结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研究生。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学科创建于1963年,是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2年、2007年两次成为教育部重点学科,2002年成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10年成为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2019年获批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华骨髓库hla高分辨配型定点实验室。在阮长耿院士、陈苏宁教授、吴德沛教授三位学术带头人带领下,始终坚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临床服务和转化研究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以血栓与止血、恶性血液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要研究方向,坚持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紧密结合,开展了许多原创性的工作,建成了基础、临床及转化研究为一体的高水平医学平台。
学科拥有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27人,是一支学术思维活跃、年富力强、乐于奉献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其中以阮长耿院士、吴德沛教授、陈苏宁教授为代表的临床血液学博士生导师团队,更是培养了不少血液病实验诊断、临床诊疗和转化研究人才。他们医教研全面发展,将临床和基础相结合,坚持教育和育人相统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研究生。
团队成员:阮长耿、吴德沛、陈苏宁、孙爱宁、仇惠英、唐晓文、韩悦。
【先进事迹】
言传身教,严谨治学
作为导师,他们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治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
阮长耿院士是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20世纪80年代,在艰苦的实验条件下,他开创性地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血栓与止血研究室,研制出我国第一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的单克隆抗体。在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下,他率领团队团结拼搏,刻苦攻关,又相继研制出一系列抗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冠名于“苏州(sz)”系列。正是由于阮长耿院士的坚持不懈,在血小板和血栓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于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法兰西医学科学院外籍通信院士。至今,阮院士的学生回忆起当时读研究生的经历,仍很有感触。阮老师常常亲自动手做实验,在简陋的实验室条件下,用蜡烛缸孵育杂交瘤细胞,研制出单克隆抗体。小小的蜡烛光不仅照亮了学生们的心田,也让他们看到了老师在科学研究中心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断激励着他们在蜿蜒崎岖的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辛、努力攀登。
吴德沛教授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吴德沛教授在华东地区率先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在他的带领下,血液科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升,建成了享誉国内外的苏州骨髓移植中心,并开创了骨髓精准移植的“苏州模式”。他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攻研究方向,带领团队努力奋斗20余年,于2016年、2019年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相关成果向全国推广,大大提高了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效率和治疗效果,临床上挽救了无数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在学生眼里,吴老师话虽不多,但身教大于言传。他的一位博士生说吴老师的科研嗅觉很敏锐。有一次,科室来了一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在移植后很快病情复发,大家都非常沮丧。吴教授安慰他们的同时,发现这位患者的细胞增殖能力强,可以从患者体内提取细胞交由实验室培养。在他的指导下,实验室成功培养出国内第一株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为该类白血病的体外研究提供了细胞株模型。
传道授业,春风化雨
作为导师,他们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他们传道授业解惑,鼓励学生肩负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在出色完成临床诊治工作的同时,导师们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多年来,他们立足医院实际和临床实践教授学生,为人师表,遵循医学科学规律,讲究方式方法,注重提升实习进修人员的基础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上,他们结合典型病例重点讲解,组织学生讨论,积极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将血液病学理论和临床经验、操作技能传授给研究生、实习生和进修人员。
作为导师,他们对研究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注重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带动研究生。在生活上,导师们对研究生细心关爱,对学生因材施教,尽其所能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阮院士的一位学生所在单位需要组建药物设计研究室,感到压力很大。他与阮院士交流后,决定回校学习,为药物设计研究室凝练研究方向。在学期间,阮院士给予了全力支持。很多时候,阮院士从他长期工作形成的哲学思想来与他探讨学术假设,将科学问题凝练和技术瓶颈解决作为切入点选择和试验设计等,使其受益颇多。后来,该学生去大学组建了制药工程学院,从业多年一直以阮院士为榜样,时刻铭记阮院士当年的教诲。
医者仁心,德高医精
作为医师,他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仁心仁术;作为导师,他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学生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强调术精更重德。
吴德沛教授的治疗理念是“诊疗方案兼顾身心”,不仅要控制患者躯体上的疾病,还要帮助其实现精神上的康复,真正达到“痊愈”。这种充满对患者人文关怀的理念,深深地影响了他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吴教授在出诊期间,认真倾听每一位患者及家属的诉求,耐心问诊和解答,甚至还会帮助患者联系多方资源,以求尽快解除他们的痛苦,及早给予有效治疗。有一次门诊期间,吴德沛教授得知一位病人没带够检查的费用,主动为患者垫付了费用。学生以为是吴老师熟识的老患者,后来得知患者与吴老师并不相识。吴教授这种处处替病人着想的精神,令学生无比动容。
健康卫生事业是崇高的,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要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团队的导师们也把这种思想和精神传承给了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身上不仅肩负着患者生命的重量,还承载着患者重生的希望,要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一木不成林,一花不成春。导师们对于学生,毫无保留地教导和帮助,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工作经验以及新的知识技术教给学生,让他们迅速成长。对于学生在学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全心全意地给予指导。他们甘为人梯、悉心培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