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江苏理工学院“合金设计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导师团队依托江苏省先进材料设计与增材制造重点实验室,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与增材制造领域重大需求和技术前沿,重点开展先进材料设计与计算、增材制造技术与强韧化方法等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
导师团队由李小平教授牵头,雷卫宁、陈菊芳、孙顺平、张扬和王泽等组成,涉及机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拥有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等3人,团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近5年来,主持承担“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电弧熔敷增材现场修复技术”等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8项。获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46篇(sci/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41件,荣获“超高强铝合金材料的增材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2019年荣获“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开发” 江苏省优秀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5年来,培养机械专业类别工程硕士41名。学生获批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35项,升学攻读博士学位5人。发表学术论文45篇,获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3项,申请发明专利41件(授权10件)。17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获批获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团队成员:李小平、雷卫宁、孙顺平、张扬、陈菊芳、王泽。
【先进事迹】
绿色制造培养创新人才
——江苏理工学院“合金设计与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导师团队先进事迹
团队带头人李小平教授根据我校机械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科研项目的需要以及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组建了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围绕合金设计与增材制造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有的侧重于高性能金属增材制造材料制备理论与成形方法的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有的专注于材料计算与合金设计,有的专注于复合材料理论与制备技术的研究,有的着重研究精密成形过程工艺优化与数字仿真设计,有的重点研究零部件特种成形过程中精度与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导师团队成员对金属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合金材料设计、精确成形与控制、关键基础件轻量化设计与装备开发有着共同的研究兴趣并各有所长。团队依托“江苏省材料设计与增材制造重点实验室”与“江苏省高校高性能材料绿色成形与装备重点建设实验室”,与企业共建研究生工作站5个,导师团队成员所在的“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江苏理工学院重点学科,2016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培育)学科。
导师团队带头人李小平教授,作为江苏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科“绿色成形制造技术与工艺”的方向负责人和“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江苏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带头人,李小平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饱含他对科研事业的热情和对授业育人的执着。在指导研究生的科研攻关工作中,学生们总能体会到李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遇到难题时缜密且系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特别是李老师和团队老师以及学生进行“十三五”装备预研共用技术项目“电弧熔敷增材现场修复技术”的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李老师一次次组织团队老师、学生一道进行分析讨论,邀请专家进行探讨。同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备研制、增材制造工艺与组织、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积累、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同学们眼中,李老师还是一个工作起来就忘记时间的人。学生易智飞还记得,李老师多次因为忘记时间而被锁在工程实训大楼;学生张明也记得,李老师刚做完手术出院,还没拆线就回办公室修改学生论文。李老师在科研上的悉心指导、生活上的亲切关怀和为人处事上的谆谆教导,在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12年以来,共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名,其中7名已毕业。指导研究生在校或在工作岗位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件,指导学生完成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7项,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硕士生组二等奖1项。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在企业工程实践中,研发产品、优化制造工艺等10多项,在工作中表现出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素养高的优秀品质,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如已走上教学岗位的仓宁宁,2017年带领学生参加江苏省大学生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教练员、技能能手等多项荣誉称号。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李老师也因为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突出贡献,在2018年被评为江苏理工学院“教学名师”。
团队成员雷卫宁教授,指导学生围绕金属电弧熔敷增材制造的原材料--粉芯丝材的制备、钢铁材料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展开研究。雷老师以“工匠精神做事、匠心情怀育人”的情怀,投身教育科研事业。自2010年以来,共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名,20名已毕业。其中,3人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校优秀毕业生、4人次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5人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指导研究生在校或在工作岗位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1篇,第二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14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获得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硕士生组二等奖、三等奖(研究生组)3项,全国机电企业工艺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研究生培养成效突出。已毕业学生在企业工程实践中,研发新型产品、优化制造工艺等10多项,表现出素质高、创新强、技术精的特色,广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团队成员孙顺平副教授,指导学生围绕增材制造过程中的新型材料设计,计算材料学的研究与应用以及材料热力学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共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名,其中1名已毕业学生获得江苏理工学院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校优秀毕业生、校三好研究生等荣誉称号。指导研究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2篇,以第二作者(导师第一)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3篇,第二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2件。孙老师支持并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江苏省研究生“新材料设计中的数学与计算”暑期学校,鼓励学生走出校门,与同行大胆交流,既丰富研究生培养过程,又锻炼了学生的个人能力。毕业研究生顾顺素质高、创新强、善钻研,已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成效突出。
团队成员张扬副教授,指导学生围绕增材制造高熵合金、镁合金半固态成形和镁锂超轻合金、增材制造复合材料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协助指导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名,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指导研究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第二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3件,研究生培养成效显著。在指导过程中,带领学生克服初期阶段实验设备欠缺、分析设备简陋等种种困难,科学合理安排研究计划和实验进度,帮助学生尽快进入科研状态,充分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有明显提升。
团队成员陈菊芳教授,指导学生针对电弧熔敷增材制造不锈钢的材料、增材制造工艺与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关系特征等展开研究。协助指导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名,目前指导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指导学生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其中一件已实现成果转化。指导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全国三等奖2项,全国优秀奖7项,江苏特等奖1项,江苏一等奖5项,江苏二等奖10项,江苏团队二等奖2项,江苏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高性能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装备的开发与应用”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指导过程中,对待学生耐心、细致,很多时候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进行试验,陈老师会对实验设备进行预先实验,不会操作的设备先进行学习,面对实验种种困难,有陈老师在学生们心里就踏实了。
团队成员王泽副教授,指导学生围绕电弧熔敷增材制造高强钢的粉芯丝材制备、增材制造表面组织与性能等展开研究。自2017年以来协助指导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名,目前指导在读研究生1名。指导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以第二作者发表一区sci学术论文1篇,第二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5件,带领学生完成了2019年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by2018206)1项,参与了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湖泊环境遥感检测装备表面防护新材料的开发”。研究生培养成效突出,在企业工程实践中,指导学生与企业共同开发了“高熵合金实心丝材和粉芯丝材”“氯化氢合成炉用的耐高温防腐涂层”“船舶用的耐磨导缆器”和“电梯耐磨涂层制备技术”等系列产品,已经在全国多家企业推广使用,直接经济效益超过4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