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开辟“心晴小苑”户外劳动实践实训基地,运用“园艺疗法”将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大学生中树立“珍爱生命、心怀感恩、温暖同行”理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体与自己、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激励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和感恩之情,启发学生与时代共舞、与同伴协行,增进自爱互爱、自助互助,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
活动时间及地点
“心晴小苑”户外劳动实践实训基地位于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东边由栅栏圈出的土地,活动时间为每年3月—12月。
参与对象
全校对园艺种植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自然,参与种植,体验劳动。
活动过程
确定用地:确定使用土地,地点选择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东边一块15米长,5米宽的土地,位于学校心理中心东边,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靠近学校公用水管处,适合种植农作物。
学生选择:心理委员在班级群里转发活动宣传,学生扫活动宣传图上的二维码,填写基本信息。后台导出学生基本信息名单,比对心理普测结果,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120人,根据学生的心理问题类别,划分为8个小组,每组15名学生。
实施过程:
土地和种子选择:抽签决定每组学生的土地位置,每组学生相互沟通交流,通过对土壤类型的分析,上网搜寻适合在北方春天种植的植物,确定本组种植的植物。心理中心统一购买种子和农具。
土地开垦:每组学生自行排班,在一周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对土地进行翻整,达到可以种植的要求和条件。
种植过程:各组学生在一周内将购买的种子或者菜苗播种进土壤中,按照植物的生长习惯,定期浇水、除草、捉虫、施肥(用烂菜叶和瓜果皮核等呕出来的天然肥料)等。
过程要求
每个过程都需打卡照片至群相册,既可以记录植物的生长,又可以作为参与活动的证明。
如果过程中出现种子、苗坏死的情况,本组需自费及时替补上。
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种植经验缺乏,土地翻整不彻底,容易导致苗坏死、长势不好、虫灾的情况。
由于疫情和暑假的影响,导致暑期杂草生长茂盛和成熟的果实没有及时收获。
活动效果
劳动:发现生命的萌芽,创造生命的成长
通过一系列的劳作,使同学们可以在劳作的过程中去感知常见、但又很少观察的微观世界,从那些各异的叶色、形状、花瓣、芳香中发现生物生命的丰富、美妙和精彩,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精神上的解放。一些缺乏精神寄托,性格孤僻的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性的园艺活动,以花木为话题,不仅可以使同学之间产生共鸣,促进交流,培养与他人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走出自己“孤岛”,还能在园艺活动中的创造生命、照顾别人(植物)的过程中重获自信心、价值感与成就感,使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并对社会产生更积极的态度。
沉浸:体验生命的美好,实现人生的价值
学生们通过园艺疗法以植物生命为媒材,参与者能够完整参与体验到植物播种—萌芽一抽叶一开花—结果—衰败—生命传承的整个过程,直接体验到生命的本质,对于生命的主观感受更丰富,起到的效果也更持久;另一方面,园艺活动本身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植物与学生之间的多重互动形成丰富的、多样化的、自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将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传递给学生,真正达到用生命影响生命,通过与生命的对话完成生命教育,影响学生的生命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