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凌寒映桃李,英才成梁谢师恩!”卢梅英,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扎根乡村小学,心系农家子弟,用她博大的爱心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默默守侯着那份简单而执著的人生信念——让农村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她常说:我的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卢老师说,她不是神,但她是一位母亲,她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需要呵护和疼爱。
她是最懂学生的老师。23年的教学生涯,15的班主任工作,她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哪个孩子今天生病了,哪个孩子今天淘气了,哪个孩子今天进步了,哪个孩子今天又犯错了……她都懂得。每天走进教室,先数数人头,都在,她就安心了。再看看学生的表情,一个个笑魇如花,她就开心了。如果有耷拉着脑袋的,她一定要走过去摸一摸,问一问:今天怎么了?有满头是汗的,衣服乱扯开来的,她肯定要走过去提醒孩子:把衣服穿好了,今天风大,气温低,别着凉了。每一个学生都是她的“孩子”,她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的“妈妈”。
她是最疼学生的老师。2017年她接过六年级的一个班,班里有个孩子小徐,家庭非常特殊,父亲忠厚木讷,老师们常会戏说长的像鲁滨逊,感觉是荒岛来的。孩子的母亲是云南的,因为特殊原因嫁过来,生下他以后就偷偷离开了,爷爷奶奶又因病逝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里,小徐缺失太多亲情的关爱,与其他孩子很不一样,每天都穿一件短了一大截的破棉袄(后听说是上幼儿园时人家送的),衣领、袖口早已看不到布的本色,小手更是黑不溜秋,脸上的皮肤都是开裂的,瘦弱、干枯,头发长的像“小野人”……作为班主任,卢老师看在眼里很心疼,她从家里带来儿子的衣服给他换上,还让他每天来老师的办公室,帮他洗手,擦香,还时不时从抽屉里找出面包、水果、鸡蛋给他吃,想着能为他补充一点营养,孩子的头发长了她会掏钱让孩子去剪了。课间给他讲励志故事,鼓励他勤奋学习,长大后勇于担当。人心是肉长的,小徐每天早早就来到学校,为的是能早点看到卢老师,学校师生都知道卢老师有个“小尾巴”。好多像小徐这样特殊的孩子卢老师总会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
她是最爱思考的老师。乡村学校留守儿童较多,班级里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由祖父母陪读或者亲戚家寄读,家中的老人受教育的水平普遍不高,无法引导孩子好好学习,亲戚家寄读的得到的关心更少。因此孩子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强,缺失学习的兴趣。这样的现状怎么办?卢老师动脑筋、想办法,她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为了引导、锻炼孩子的品行与能力,班队会课上她总是别出心裁,有“留守不流泪”主题演讲,有“孝亲我最棒”情境剧表演,有“生活技能大比拼”等等。她还在班级创造性地成立“心灵驿站”,生活上的烦恼,学习上的困难,心里的委屈都可以在这里倾诉。化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困惑,让每个学生都能幸福快乐地成长,这是她心里一直的心愿。农村学校教学资源丰富,她能结合乡村家庭特点,联系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孩子们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中,她创造性地提出“联系生活,开发、训练学生言语智能”的教学主张,她的这一主张已被确立为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让学生多种渠道习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教活语文,活教语文,她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喜欢。
她是最离不开学生的老师。2018年9月的一天,卢梅英因身体劳累,不慎从楼梯上摔倒造成踝关节骨折,脚肿的跟馒头一样,无法行走。她人在家中,心系班级。听说自己的课务由一个任教体育的老师暂时代理,心急如焚;想着班里63个与她“相依为命”的孩子,夜不能寐。不顾领导让她好好养伤的嘱咐,不听医生“骨折处还没有长好,不能落地,上下班途中难免行走、用力,如果骨折处再撑开就麻烦了,以后会留下腿疾”的忠告,也不顾家人的坚决反对,她急切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讲台。孩子们看到心爱的卢老师拄着双拐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都眼含泪花,一双双小手热烈地鼓掌,怎么也停不下来……每周12节课,外加早读课、午写课,一天下来,脚总是红红的、肿肿的,撕裂的疼。面对心疼她的老爸,卢老师只是淡淡地说,“只有在课堂上,站在讲台前,我的心里才会安定,才会觉得充实和快乐。”课堂上,学生们感动于“拐杖”旋转时的美丽;校园里,同事们感慨于“拐杖”蹒跚时的背影……因为过早地承重,时至今日,卢老师的脚仍时时着痛,但她没有丝毫的埋怨和后悔!
她是最积极进取的老师。当最出色的教师,教出最优秀的学生是她的又一心愿。在教学改革中,卢老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她的每一次教学活动都精心设计,力求活动中以生动、新颖的教学方式和高超的教学水平唤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品质。她执教的《埃及的金字塔》在“一师一优课”活动中获得教育部“部级优课”,2017年她参加淮安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课竞赛,获得“一等奖”。在市、县活动中她执教数十节公开课和专题讲座,因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成绩突出,她被淮安市教育局连续评为第二、三、四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被授予“淮安市教学能手”,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3年被涟水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涟水名师”。
为了促进农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探索适合农村现状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她积极思考,深入研究,2017年2月,她申报的《核心素养视阈下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教学策略研究》被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正式批准为“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自筹课题”,经过近三年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正在准备结题;2018年12月,她主持的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儿童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区域内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也正式开题研究。23年来,她共撰写教学研究论文20多万字,有十几篇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因在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她先后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淮安市533英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日常工作中,卢老师深深地感到,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一枝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她还十分关心乡村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她先后受聘“江苏省涟水县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第一届导师、第二届导师,辅导、培养近百名乡村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其中6人已晋升为中小学高级教师,2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5人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她本人也因此被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授予“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秀导师”。
坚守自己的人生信念,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追求生命的长度和宽度,卢老师以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教师”这一美好而光荣的称号,她像百合花一样,盛开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文中小徐为化名)
(淮安市教育局选送)